值得买科技-分享、推荐高性价品牌产品购物排行榜!

[NAS存储]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

fenado 真实性核验

认证:存储设备优质原创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29 20:00 来源:什么值得买

浏览量:1793 1008次收藏

分类:存储设备 nas硬盘

本文有6320个文字,大小约为28KB,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导读]: 背景 先交待一下申请本产品众测的背景。下图是我家目前的网络、媒体设备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主要媒体库是一台iMac和一台三星的笔记本。都是上了年纪的设备。其中的iMac是主力。上...

精选评测好文

 

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

背景

先交待一下申请本产品众测的背景。下图是我家目前的网络、媒体设备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主要媒体库是一台iMac和一台三星的笔记本。都是上了年纪的设备。其中的iMac是主力。上面运行了Plex Media Server用来给家庭网络里面的其它设备做视频串流。并且挂了PT下载程序以获取外部视频资源。然后大半年前入的D610拍的照片也都放到macOS自带的Photos程序里面管理。备份方案目前一方面用一个也是上了年纪的320G移动硬盘做TimeMachine对系统盘进行实时备份。另一方面用Google Photos对照片库进行有损上传备份(无限空间)。三星的笔记本跟前面提到的320G移动硬盘同属LD的婚前财产。也安装了Plex Media Server。同时对媒体文件夹开放了Windows共享。日常主要是LD用迅雷下载她看的电视剧以及少量电影。没有重要数据也就没考虑备份。剩下的设备基本上都属于“客户端”。包括Apple TV在内的各类电视盒都可以通过局域网直接访问Plex提供的视频串流服务。而安装了KODI的天猫魔盒不仅可以通过DLNA访问Plex。也可以通过Windows共享直接访问媒体文件。iOS上则使用支持DLNA的播放软件来访问Plex。Plex和Transmission的Web端都通过端口映射外加花生壳以便在外部可以访问。工作用的HP笔记本也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另外两台电脑上的Plex Web端观看一些对天猫魔盒来说播放太吃力的较大的视频。

WNDR3700v4虽然也是好几年前入的。胜在全千兆网口。配合OpenWRT还能勉强用着。主要问题是性能不足以支持挂PT以及运行媒体服务器。两台装了Plex的电脑和路由器之间都是千兆有线连接以保证播放视频时候的最佳性能。

方案好像还不错?那问题在哪里呢?首先。那个年事已高的320G硬盘。前段时间出现无法识别的情况——虽然重新分区解决了。但总觉得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数据备份这种对可靠性要求很高的任务已不适合这块年迈的硬盘。另外。挂PT。访问Plex都要求电脑开着。虽说iMac在屏幕关闭状态下的功耗不大。但总觉得这样7x24开着会加速各部件的老化。所以……我可能需要一个NAS。最好是带时间胶囊功能的那种?

看到这款众测产品的介绍时。我觉得这个小巧的NAS正好能解决我目前的问题——NAS嘛。装一个PT肯定没问题。再装一个Plex。再想办法伪装成一颗时间胶囊。完美!于是就去申请了。也没料想到时隔两年之久居然又能中众测。在此还是要感谢众测小编以及提测的厂商炒米科技!

然后介绍一下本次评测的大纲。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下图按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顺序。最后当然也会有总结部分。以及我上面所面临的问题是否被解决的结论。

开箱

私家云采用简约的纸盒包装。正面只印了Logo和品名。

打开盒盖。可以看到主体和电源适配器。由黑色海绵包裹。而盒盖内侧也有一层海绵覆盖。应该说保护性还可以——毕竟里面是一块2.5英寸的硬盘。

取出包装盒内的所有物品。私家云。电源适配器。HDMI线。说明书。

说明书也是很简洁的一张双面印刷的纸。跟很多现在的电子产品类似。更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一份《快速入门指南》。

再看私家云主体。跟常见的电视盒差不多大小。上表面经磨砂处理。正面只有一个带透光Logo的按钮。整个上盖一体成型。手感相当不错。

背后是各种接口。包括USB 2.0、HDMI、SD卡槽以及电源输入。

换个角度再看一下接口排布。算是蛮紧凑的排列。

跟iPhone 6放在一起。体积确实相当小巧了。毕竟里面还有一块硬盘。

机身底部则是一大块铝合金板(没拆开之前我曾以为是电镀的塑料板)。4个脚垫后面显然藏了4颗螺丝。底部除了印有产品名称、参数信息以外。还有一个机身条码以及跟这个条码关联的唯一二维码。

然后说两个小细节。一是产品外包装盒的封条采用两张薄薄的圆形牛皮纸。如果在运输途中并没有很好防护的话。这两个封条要么开胶要么破损。我收到的第一台就有开胶的。(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我还收到了第二台。这是因为收到第一台之后我发现硬盘有规律性的轻微异响。于是联系了众测厂商。对方表示这是正常的。但还是安排给我换了一台。换了之后果然还是有这种声音。由此推断厂商说的“正常”是有依据的)

另外。产品的宣传部分把便携性作为卖点之一并提到了可以由点烟器供电。但并没有随包装附带点烟器连接DC 5.5的充电线。官方也在不同地方提到了将来可以通过固件升级实现USB接口直连电脑以访问私家云上面的特定存储区域。但同样没有随包装附带USB公对公的数据线。

简单拆解

拆解

这么小巧的私家云一定要打开看看。对吧。把4个脚垫去除。拧下4颗自攻螺丝。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再找一根撬棒。从上盖和铝合金底板之间的缝隙里用力插入。然后就能把铝板撬开了。

移除铝合金底板。会发现上面有2块粉色的导热材料。由此厂商用铝合金底板的用意很明显了——为了散热。事实证明铝合金底板不仅是必须的。甚至还不足以应付私家云内部的热量。详细后面会提到。而这4个脚垫除了保护螺丝以外也起到了保证铝合金底板下方有空隙散热的作用。

再把上图中的金属罩打开。基本上主要的芯片都在这一面了。红色框内的是低配的GL830芯片。单独用一块小的导热块连接到铝合金底板上面。蓝色框内的是S905X CPU。绿色框内的是两颗(一正一反)500M的DDR3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内存颗粒。橙色框内的则是8G的闪存。其中的CPU是用导热块连接到金属罩上面。下方有一根线连接的是WiFi芯片。另一端则连接到上盖上的天线。天线面积较小。可能是导致无线信号接收能力不强的原因。PCB板上面一共有两种共计7颗螺丝。其中中间4颗排列成矩形的是固定硬盘用的。外围3颗则把PCB板固定在上盖上。

卸掉全部螺丝。拿下PCB板和硬盘。唯一需要小心的是那根连接天线的导线。下图中绿色框内的还是前面提到的内存。白色框内的4个软胶垫是用来固定硬盘的。因此这4颗固定硬盘的螺丝上紧时扭力不宜太大。紫色框内的则是SATA接口。此面跟另外一面一样采用对称设计的金属罩。硬盘采用HGST的5400转1T容量。其实我还是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有规律性的轻微异响。

散热分析

然后来说说内部散热的设计。首先这块铝合金底板是必须的。整个上盖(阻燃材料)像个大蒸笼几乎没有散热孔。如果底板再用塑料估计也得阻燃并且随时做好自燃准备 。然后看发热的大户GL830芯片。是直接通过导热块连接到铝合金底板的。CPU是通过导热块连接到金属罩。再通过更大一点的导热块连接到铝合金底板。这两块产生的热量算是直接导到外部的。其余部分的热量(包括硬盘在内)是通过内部空气传递到上盖或者底板。按说这样的设计应该算可以了。毕竟这么小的内部空间也不能放风扇。可能上盖周围开一些散热孔会有些许帮助。但影响整体美观。

好吧直接来看散热表现。在通风良好空调24小时开启的实验室。室温约25度。正常非重度使用的时候。私家云表面的温度达到了34度。底部则达到了44度。而在家里。夏天的室温大概在30度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左右。正常待机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起来摸底板。不能超过10秒。感觉可以煎个鸡蛋。

所以事情可能要分两个面来看。一方面内部的热量看来是有效导出了。毕竟底板这么烫;另一方面好像内部的热量在待机状态也能够不断累积。这不是一个看上去合理的状态。毕竟一晚上待机没什么操作。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讲结果。不讲结论。

更换硬盘

一般来说1T的容量够用。但既然硬盘没有焊死。算是留了余地给将来升级容量或更换SSD。在我动手更换硬盘之前。唯一的不确定性是系统是否对硬盘进行了加密。或者是否对硬盘的ID进行识别。事实证明我想多了。换起来几乎不费什么力气。

首先把硬盘拆下来。放到移动硬盘盒里面。看一下文件结构。看目录名字。这应该是一个基于安卓的系统。跟很多电视盒一样。

再来看硬盘的分区格式。有点意外。居然是NTFS。这是Windows系统的主流格式。跟安卓系统有点不搭。

然后看目录大小推测私家云的文件存储路径。几乎所有的文件都集中在根目录下的photocomb里面。子目录看上去像一个类似GUID的识别码。再往里面就是原始的存储数据了。

那么接下来理论上就是这几个步骤——首先把要更换上去的硬盘格式化成NTFS。再把上图中的目录结构(不一定要包含所有文件)复制到新硬盘上。然后把新硬盘装到私家云上面。保险起见。换上新硬盘之后直接“恢复出厂设置”一次。

理论归理论。实际换上去之后一开始报了一堆错误。不要慌。该重新绑定的重新绑定。提示重启升级的多重启几次。最终还是老老实实识别了新硬盘。使用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下图是我把移动硬盘里的320G硬盘换上去之后的实际效果。本文的很多体验部分也基于这个320G的硬盘。

由此可见。厂商宣传资料中的数据安全部分是基于硬盘在你手中这一假设。假如别人拿到了你的私家云。拆开取出硬盘连到电脑上读取那是分分钟的事。别学陈老师弄那么大个新闻 。

既然提到了数据安全。那就顺便再提一句。私家云有一个安全码的设计。大概意思是说一些重要操作(比如清空数据)需要输入这个安全码才可以进行。但是……这个安全码实测并不十分安全——因为只需要几个简单步骤就可以重置安全码。谁要是跟你开个玩笑重置了安全码并清空了数据。你大概可以想办法把硬盘连到电脑上用数据恢复软件找回来。

设备绑定

一般用户如果不折腾拆机的话。其实拿到私家云的第一步应该是设备绑定。首先下载私家云APP。打开APP会提示跳转到微信授权。授权之后显示设备为空。点击立即添加。这里应该使用的是蓝牙——毕竟此刻私家云还没联网。选择要添加的设备。根据提示输入WiFi连接信息。由于硬件不支持5G。所以只能选择2.4G的WiFi网络。配置完网络之后再绑定设备就完成了。

私家云产品虽然留有USB口。但暂不支持通过USB口连接电脑。电脑端也必须通过WiFi跟私家云交换数据。比较有意思是我在电脑端使用私家云的时候。刚开始几次都碰到了下面的版本升级提示。猜测私家云在成功联网之后会去尝试寻找新版本的固件并下载。然后等下一次重启的时候自动升级固件。但这一过程对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在下面这个框跳了两三次并重启两三次之后。我留意到它的设备版本由2.0.22变成了2.0.23。截图就不放了。参见上面重置安全码的动画截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我中途更换过一次私家云。导致我的帐户绑定了两台私家云设备。当然其中一台永远是离线的。当我想要去把离线那台删除的时候。竟意外地发现没有这个功能!也就是说用户只能添加设备而不能删除设备。后来继续用着用着。不知道哪一天那个被我退回给厂商的设备从我的设备列表里消失了。期间发生了什么我也不清楚 。

移动端文件传输

在介绍文件传输之前先要介绍两个概念——近场网络和远端网络。近场网络是指私家云跟电脑或手机处在同一个WiFi网络。也就是连接到同一台无线路由器(实测私家云连接2.4G。电脑或手机连接有线或者5G也是可以的)。数据交换通过局域网;而远端网络是指私家云和电脑或手机分别接入互联网。数据交换也通过互联网。这一概念在电脑端和移动端APP里面都有很显眼的提示。

明白了这两个概念之后。私家云的部分功能在远端网络连接下是不能使用的(比如USB设备的数据导入)。而在传输文件的时候。很明显近场网络是更快的——毕竟远端网络传数据要绕外面一圈再回来。

上传数据

先来看上传。一般认为移动端向私家云上传数据都是在近场网络。而且应该数据不会太大。所以这里主要关注功能并不关注速度。另外本人没有安卓手机。故以iOS为例。在私家云APP首页。顶部有“一键备份”选项。它会检测你的相册里面新增的照片或视频然后显示为“X项未备份”。如果你点“一键备份”。它就把所有新的照片和视频上传到私家云。另外你也可以按底部中间的“+”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手动选择上传照片或视频。基于iOS的封闭性。目前只能上传相册中的照片和视频。相信在安卓上面可以选择更多的文件类型。

下载数据

然后来看下载。主要是速度。先看近场网络。把私家云放在信号强度为-48 dBm的方。应该算是信号强度非常理想的情况。下载单个大文件的平均速度在1M/s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左右。峰值大概在1.5M/s。

然后切换到远端网络。私家云处在电信100M/4M光纤。手机连接到家里的另一条移动赠送的30M下行宽带。可以看到速度波动较大。平均可能在300K/s-400K/s。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更快的上行宽带可能会提高这个速度。但总体是慢于近场网络的。

可以看到。在用移动端下载的时候。近场网络的速度在1M/s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左右。而远端网络的速度受多方因素影响。普遍比近场网络慢。下载大尺寸的文件还是得近场网络。

断点续传

再看断点续传功能。直接上动画截图。显而易见。上传不支持断点续传。而下载则支持断点续传。

AirKiss

这款私家云功能还有一个卖点——AirKiss功能。简单来说在微信里面可以把选中的图片直接保存到私家云(而不需要经过系统相册中转)。使用这个功能其实是用到了私家云的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以后点击右下角“设备”。会出现一个“微信直连”的菜点。点击“启用”。关注另一个微信公众号并点击公众号下方的“绑定设备”。这样AirKiss的设定就算完成了。

具体使用起来。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在微信中显示图片的界面。长按图片。选择“打开”。然后在弹出的“请选择打开方式”菜单选择“私家云盒子”。这样这张图片就直接被保存到私家云了。官方宣传资料显示AirKiss适用于微信里面的图片和小视频。实测小视频没有“打开”菜单。也就不能直接保存到私家云了。

电脑端文件传输

相较于移动端的文件传输。电脑端的文件传输功能显然是被寄予厚望的——毕竟1T的存储空间。又有HDMI输出加持。硬盘里没有数据怎么玩。靠手机上传1T数据?开玩笑吧。

前面也提到了目前是不支持USB直连电脑的。所以电脑端传输数据也通过相应的APP来完成。Windows和macOS上面的APP长得差不多功能也差不多。因此就不分开介绍了。混搭着用来做讲解。

电脑端界面

先来看一个电脑端的界面。不得不说从移动端到电脑端。从Windows到macOS。所有APP的界面一致性是相当不错的。电脑端的界面还是蛮简洁的。上方分三大块。私家云、共享以及传输。跟移动端差不多。在文件浏览窗口可以切换列表和网络方式显示。

上传速度及预计传输时间

前面说到电脑端传输文件主要是上传到私家云。毕竟NAS嘛。数据中心咯。先随便丢一个文件到上传队列看一下速度。目测速度大概也是1M/s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左右。略为意外的是居然没有显示上传速度。当然也不可能显示预计传输完成的时间。

传输过程添加任务

然后。在前面那个文件正在上传的时候。我想继续添加其它文件到上传队列。结果发现没有这个功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有文件正在上传。你必须等这些文件上传完成之后才能添加其它文件到上传队列。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哦。毕竟这是一个电脑端的程序。另一个玩笑是——不能上传文件夹。只能一个一个选择文件。用到这里我其实内心有点崩溃。

大文件传输

更大的玩笑还在后面呢……当我选择了一个13G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左右的视频文件的时候。它居然直接就忽略了。再试一次?还是直接被忽略。为了确定不是文件名的原因。我又试着上传了一个同名的字幕文件。立刻上传完毕。再试一个2G多的文件。正常进入“准备上传”状态。其实我也有点不理解这个“准备上传”状态。持续时间还挺久的。既然是近场传输。为什么要准备这么久呢?

所以这台号称顶配性能的私家云设备不支持10G以上的文件上传?那4K怎么玩呢。看看4K预告篇?真的不太能理解这种设计。好在后面曲线救国通过移动硬盘经由USB口把13G的文件放进去了。耗时不短。后面再说。按说NTFS系统应该没有文件大小限制。后面通过移动硬盘成功上传也说明了不是文件系统限制。那为什么Windows和masOS上都选择拒绝10G以上文件上传呢?

传输失败

为了看看电脑端的软件到底有多少彩蛋。我又试着把私家云放到网络信号不太稳定的地方然后上传小文件。果然有很多文件传输失败了。但是失败的文件并没有在上传队列里有任何提示。需要自己去“传输完成”里面检查。而且即使看到传输失败。也没有“重新传输失败的文件”之类的功能。也就是说你得自己把失败的文件找出来重新再选择上传。下面的动画截图你还能看到。传输完成和传输失败是一样的颜色一样的字体没有任何区别显示的。

断点续传

毫无意外。不支持断点续传。跟移动端一样的结果。但这样的结果出现在电脑端更让人无法理解。

低质图片

私家云在对图片进行归类整理的同时。还提供低质图片和相似图片的功能。主意是不错的。实现得如何呢?

上面的链接是我们分剁最近一次线下活动的原创。而就是这篇原创中的很多图片。在私家云里面被识别为低质图片。我猜测是因为大光圈镜头造成虚化的原因。要不然我真不明白这些照片低质在哪里。毕竟都是原始分辨率上传的。

移动端视频播放

作为一个数据中心。很多人应该会在上面放一些电影、电视然后在手机或平板上观看。略有遗憾的是前面讲到过所有的数据存取都必须通过APP。所以移动端的视频播放也只能在私家云APP里面完成。原本是想看看iPad上面会不会相应的APP。结果是没有。也就是目前iOS上只提供iPhone适配APP。那就只好在手机上面试试看了。

在下面这段视频中。首先播放了一段17.8M的MP4预告篇。没有任何问题。然后分别尝试播放1.9G和2.9G的MP4格式电影。结果是完全不能播放。猜测跟内部的编码格式有关。接着尝试播放5.3G和12G的MKV格式电影。5.3G的在正常播放的时候基本没问题。快进的时候缓冲时间也基本可以接受。而12G的这部电影。按照90分钟来算每秒的数据就达2.45M。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因此意料之中播放很卡顿。快进时缓冲时间也较长。缓冲结束之后继续卡顿。最后以一部800M的MP4格式电影结尾。可以看到播放和快进都非常流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录制视频手机全程都是竖屏状态。实际上在APP内部播放视频的时候是可以横屏实现全屏播放的。

HDMI视频播放

这款私家云还有一个卖点是4K视频硬解HDMI输出。基于前面提到的数据传入只能通过无线。以及有10G的最大文件限制。这里并没有去找4K的视频源。而是利用现成的1080p或者720p的视频来做测试。

测试视频播放之间顺便把HDMI输出的画面各项功能都展示了一下。除了第一项是访问私家云的数据以外。其余几项基本上就是简单的信息显示。而在访问私家云数据的时候。除了播放视频以外。查看图片的功能可能也是日常会用到的。

在下面的这段视频(背景声较嘈杂。因此把音频删除了)中可以看到。由于数据已经存储在私家云的硬盘上。因此读取速度完全没有问题。12G的这部电影播放的时候非常流畅。快进之后有几秒卡顿。但之后就恢复正常了。遗憾的是这部电影只有画面没有声音。也就是说硬解码的时候其实也是挑音频编码格式的。部分视频可能只有画面没有声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HDMI播放不支持外部存储。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连接一个移动硬盘然后通过私家云硬解码来播放里面的电影的话。没有这个功能。然后我还大概试了一下外挂字幕。结果是不支持 。

文件分享

文件分享也是这款产品的卖点之一。同样通过微信进行授权。可以实现多人共用同一个私家云产品。且各人的文件相互独立。除非文件的拥有者把指定的文件设置为共享。

在设备管得里面。可以获得一个分享设备的二维码。需要申请访问权限的用户使用私家云APP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申请。申请之后设备的拥有者可以选择授权或者拒绝。另外也可以把用户进行分组方便分享的时候选择可见范围。功能类似于微信朋友圈按照“标签”选择部分可见。

下面的动画截图展示了选择一部分文件共享给所有私家云用户的操作。比较不方便的是共享也只能基于文件。不能共享文件夹。

外置存储导入

私家云提供了一个USB 2.0接口和一个SD卡槽。支持U盘、移动硬盘和SD卡上数据的导入。有意思的是。不知道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远端网络的环境下是没有外置存储导入功能的。

SD卡数据导入

SD卡数据的导入是自动的。只要插入SD卡私家云就开始自动复制SD卡上面的新文件。这项功能对于在外面拍照片想及时分享却又没有电脑、读卡器的时候比较有用。但首先你得给私家云找一个电源。除此以外我也想不到这功能有什么用。毕竟相机里的照片都是要先修一下再存档的。基于SD卡槽的这一特性。可以用它来代替U盘传文件到私家云——毕竟通过USB接口的传输都是手动的。

移动硬盘和U盘数据导入

先说移动硬盘。本以为基于安卓的电视盒。对macOS原生支持的分区格式应该支持不错。结果是包括exFAT在内的所有格式统统不支持。最后只好格式化成NTFS格式。支持了。然后试着导入了22.1G的数据(就是前面反复用作示例的4部电影)。耗时2小时10分钟。平均导入速度为2.9M/s。这速度应该说相当一般。另外可能是我那移动硬盘盒比较老旧。对电压要求较高。经常出现供电不足识别不到移动硬盘的情况。特别是在SD卡同时插入的情况下。

移动端的导入界面。基本上就是一个小圈圈在那儿转。转到停止就结束了。至于进度。目前没有显示。而且一旦开始导入了。没有取消功能 。

电脑端的导入功能做得相当隐蔽。只有把鼠标移到相应的文件上面。才会出现一个加号“+”。好消息是这儿的导入是支持文件夹的。但不能显示文件夹的导入状态。得进去看每一个文件的单独状态 。

U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盘的数据导入其实差不多。要说区别可能就是U盘不存在供电不足问题。但是在仅有的一次尝试之中。我采用了移动端的“全选”功能进行导入。结果发现导入的文件缺了几个。原因不明。猜测是文件夹遍历算法有问题。

云盘搬家

电脑端并没有云盘搬家功能。因此只能在移动端。此处以百毒为例。可以看到在“加速器游戏”中实际上的文件夹数量超过10个。并且我很确定每个里面都是有文件的。但是……当我选择整个文件夹下载之后。一共生成了5个任务。由此判断云盘搬家的文件夹遍历算法也是有问题的。

总结

优点

又到总结部分。先说优点。私家云这款产品。从外观设计。到跟微信紧密结合的思路。应该说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作为自带1T容量的网络存储产品。很适合对网络存储有轻度要求的小白用户。移动端到电脑端的APP体验都很简洁、一致。在相册的备份方面提供“一键备份”功能。实在是懒人福音。AirKiss功能也是一个很方便的解决微信内容过期和手机容量有限之间矛盾的方案。说到底。这款产品如果定位在“微相集”。应该算是基本达标了。

缺点

如果硬要用NAS的标准来衡量这款产品。嘈点有点多。首先是硬件配置。不说所谓的“顶配性能”实属中低端电视盒产品的规格。如果真想做一款性能产品。必须上千兆有线网口。无线至少双频。USB怎么说也得3.0标准。配件方面。主打便携性至少得提供点烟器取电的线缆。公对公USB数据线就不提了。毕竟目前还没用。软件方面。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不管是移动端和电脑端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bug。还是HDMI硬解对音频编码格式的缺失。都表明这款匆匆上市的产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至于NAS。从现在来看。离得有点远。不能安装App。不能挂PT。不能提供各种Web服务。这八成是个假NAS。另外散热的设计可能也需要提高。要么减少发热量。要么增加散热孔之类的。

我的问题解决了没

文章开头提到问题。一是用作TimeMachine的硬盘出现故障迹象。二是iMac不得不24小时开机挂PT以及提供Plex服务。基于私家云产品的现状。我把换下来的1T硬盘放到一个新买的移动硬盘盒里面。算是暂时解决了TimeMachine的备份问题。至于PT或者Plex服务。我可能还是得考虑去入一个真正的NAS。那么问题来了。真正的NAS能够模拟时间胶囊实现TimeMachine无线备份嘛?

至于这个被换成320G硬盘并且发热情况令人担忧的私家云。我打算先放它3个月。一来软件和固件都可能有所改善(毕竟前面提到的大多数问题都是软件问题)。二来天气凉快了可能发热问题会有所缓解。之后考虑给LD放放相册里的照片和视频。以及她用迅雷下载的电视剧。这大概是私家云目前的最好归宿了吧。

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

其他人还看了

杀疯了!两千元档,N5105、双M2、4盘位、8G内存,绿联DX4600使用体验与评测

绿联DX4600

包括物理黑群迁移、升级、硬解等

遇强越强的绿联私有云DX4600,可兼顾性能与易用

非专业对ikuai和openwrt软交换性能测试

哎呦不错哦,赞!(404)
打赏 打赏打赏给作者

郑重声明:本文“[NAS存储]一块硬盘和一个电视盒之间的新奇组合”,https://nmgjrty.com/cunchusb_190872.html内容,由fenado提供发布,请自行判断内容优劣。

上一篇:[NAS存储]私家云10多日体验

下一篇:[NAS存储]炒米科技私家云10家用NAS使用评测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推荐


tags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