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买科技-分享、推荐高性价品牌产品购物排行榜!

Nikon尼康Z7全画幅微单相机详细测评与样张图赏(尼康z7怎么样续航对焦)

勤奋的小辣椒 真实性核验

认证:电脑优质原创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09 16:28 来源:什么值得买

浏览量:1709 1030次收藏

分类:电脑 无反相机微单相机全画幅相机

本文有9491个文字,大小约为40KB,预计阅读时间24分钟

Nikon 尼康 Z7 全画幅微单相机的推出意味着新的机种、新的接环、新的镜头系统、新的技术。对于这款新机。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很期待。本文就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评测。从使用的最新的Z接环开始说起。展示相机和镜头的外观和细节。系统功能、拍摄样张等等。

最近几个礼拜。大概是我近年来看过相机版最热闹的一段时间。自从Sony数前年发表了A7系列之后。开启了一条成功的全幅E接环道路。吸引了多少Canon与Nikon用户投向索尼的怀抱。讨论区只要是Sony的相机就会有很丰富的讨论。而Nikon不久前也才刚经历了内部的大重整。调整步伐重新出发。今年逐渐开始有Nikon要推出全幅无反的传闻。

终于在一个多月前。Nikon官方释出了影片。而且是每隔几天就有新的预告、新的内容、新的谣传。后来变成整个相机版的热门讨论都集中在Nikon即将到来的全幅无反身上。而目前全幅无反的这股热潮。还在每天持续加温中。

Nikon推出全片幅无反光镜相机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台新的机种。而是Nikon对于光学品质的新定义。包含了新的机种、新的接环、新的镜头系统、新的技术;其背后所代表的涵意不会只是一个新的产品线。而是代表未来整个Nikon相机产品的方向。这台对于Nikon这个百年企业未来具有重大意义的Z7。所有人都在等著看。它还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新的冲击。

1 关于Z接环

▶在介绍Z7之前。先认识Z接环。

这次Nikon Z系列发表前的五个预告主题:光线、接环、机身、镜头、摄影师。加上所有的宣传。其实你看到关于的机身本身并不多。反倒是接环与镜头、光学品质等内容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因为镜头才是Nikon的根。而接环是位在镜头质素与实现高画质之间的桥梁。

2017我们说是Nikon的100周年。其实早在1917年的时候是根本连Nikon这个名字都没有。那时候这间《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Nippon Kōgaku K.K.》主要负责的业务是望远镜、显微镜与工业用光学元件。1932年才正式使用了Nikkor这个名字。你在目前的相机镜头上都看得到这个名称。而Nikkor最早的产品也不是用在一般相机。而是装在飞机上的航空摄影镜头。真正要出现Nikon这个名字。是要到1946年。这家公司决定开始做自己的相机时才出现。那台相机的造型还是像是Leica的连动测距式。一直要到让Nikon大红大紫的單眼相机Nikon F。是要到1959年的事。F接环就是从这里开始。

不过数码相机时代很少在谈“接环”。因为它既不性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能。而且厂商没事绝对不会改。接环通常是定了就定了。一次使用20年以上是所在多有。但接环的设计会直接定义这整个系列。Nikon现在最广为人知的F接环从1959年用到现在。至今使用了60年。才刚推出的D3500到现在都还能够使用早期的AI系列镜头。可能不能自动对焦、可能没办法测光。但一定有办法接。F接环尺寸始终不变一直是Nikon对于老用户的承诺。从1959年到现在都是如此。所以对于Nikon或他们的用户来说。推出全新的Z接环真的是一件非常大的事。

而Z接环最重要的两个定义。就是16mm的镜后距。以及55mm接环内径。这两个数字替整个Z系列的机身做定义。我们在这里介绍这两个数字会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要使用16mm镜后距与55mm口径接环?

两个要素:体积与进光量

缩小体积:

镜后距又称做法兰距。指的是镜头最尾端到感光元件的距离。每家厂商、每个接环的法兰距长短都不一样。最短不到1公分。最长可以到10公分左右。而法兰距的长短也会直接影响机身与镜头组合的尺寸。所以如果想要让机身缩小。缩短法兰距是必要的。

由于官方没有解说的网页。所以我们就擅自使用了Nikon Youtube官方影片截图:

左边方形与圆弧形是镜头的简化图。右边方形是相机简化图。蓝色线条是传统的数码单反、粉红色是Nikon Z系列。有一条一条斜线的是感光元件的所在位置。

原本相机因为内部有反光镜。所以从镜头到感光元件之间会有很长的距离。但无反光镜相机少了这个结构。所以可以直接把法兰距缩短。借此大幅度地缩小机身的厚度与体积。Nikon Z采用了16mm。是目前所有相机厂商中第二短的法兰距。

我们拿Z接环与其他各不同厂牌的产品做个比较:

从上表可以得知。反光镜是影响镜后距最直接的要素。有反光镜镜后距一定会长。而目前这个距离最短的可换镜相机是Pentax Q。仅有9.2mm。不过它的感光元件仅有1/1.7"实在太小我就不列了。所以基本上你可以说。Nikon Z的16mm法兰距可以说是所有數位相机中第二短。所以Nikon可以说是极尽所能的在将机身体积缩小。

为什么不干脆把法兰距缩得更小。这样就有更小的机身呢?

理论上是可以的。根据原厂的人员听内部工程师转述。法兰距的完美理想值是0mm。也就是感光元件是直接贴在最后一片镜片上。但这根本不可能。因为依然会有一些必要的元件要存在。例如感光元件前方的滤镜层。或者是快门组件等等。Nikon的研发人员还有在将这些光学元件与快门组件再缩得更小。因此16mm是在画质与体积的前提下能够缩短的极限。

接环内径影响:进光量

接环的内口径大小会直接影响光线进入的多寡。接环内径。顾名思义就是镜头接环内圈的直径。只要这个直径越大。我就能够做出光圈入光口直径越大的镜头。进光量也能够越多。进光量越多。就代表越容易做出大光圈镜头。

我们再拿各家的数据来看看:

前面的法兰距与反光镜有直接关系。而与接环内径有关系的是片幅尺寸。很合理吧?因为镜头的成像圈必须永远大于或等于感光元件尺寸。所以感光元件越大。镜头内径会越大。

再大下去就是中片幅了。但请注意。就算是最小接环内径的Haselblad XCD也要比Z接环多11mm。所以有许多人臆测这否能让Nikon Z塞下中片幅。我想是有点困难。其实Z接环看起来很大没错。但那是以全幅无反的角度来说很大。但它也就跟Canon EF/EF-S/RF差不多而已啦~

Nikon Z的接环内径超大。以至于机顶观景窗的位置已经一部分都变成弧形了。Nikon表示55mm已经是做到极限。再大下去机身就会变得更宽更高。所以55mm已经是与机身体积相抗衡下最好的设定。

题外话一下。Canon在1987年推出的EOS系统在最初设计时。目标就是利用54mm的接环内径做到f/1.0的镜头光圈、这是当初Canon在设计EOS系统时就订下的目标。当时Canon也是忍痛狠斩FD接环。的确是有远见。但FD接环的镜头与用户也是彻底放弃。不过EOS系统也的确是开启了一片荣景。所以相机界也一直有人说Nikon是被F接环绑住。其实不是没有原因。现在全片幅的Sony E接环内径是46.1mm。我们再来看看未来十年他们会不会跟着做出改变。(如果他们把全幅接环改大。就代表当初E环是设计给APS-C。并没有想到全幅;如果没改。或许就代表一开始就已经想好要做FF了。)

再来。接环大还有什么好处?对焦速度可以提升:

因为接环大。镜筒当然也会跟着大。镜头内部的空间一增加。工程师就能够在里面装下更大的自动对焦驱动器。对焦速度当然也会越快。

Nikon要以55mm接环内径与16mm法兰距迎接下个一百年。同时这也意味着在Z接环镜头上的画质将能够提升至另外一个境界。

2 外观介绍

第一波推出的有三个产品:

Nikon Z7

Nikkor Z 24-70mm f/4S

F转Z转接环(FTZ)

盒装的外貌已经不是过去金色的Nikon了。Nikon Z系列主要色系都是以黑色为主。开箱完毕。

Nikon Z7搭载了与D850相同画素的感光元件。4570万画素。然而虽然画素数量与D850相同。也都是背照式感光元件。但Z7不同的地方在于感光元件上埋设了493个对焦点。而D850的对焦点是做在对焦系统上。两者有根本上的不同。

另外。顺带要替Nikon澄清一下。很多人以为Nikon的感光元件是向Sony买的。其实不论是D850或Z7的感光元件。都是Nikon自行研发设计。Sony做的是代工生产。并不是直接去买Sony的产品来用。

过去的Nikon F接环。一开始就只是个单纯的金属圈。随着科技进步加入了测光功能、对焦马达、资讯传递的功能等等。镜头也从最基本的non-Ai、AI、AI-S、AF、AF-D、AF-S等等。同一个接环可以加入超多功能。F接环可以说是相机的演进史一点也不为过。

Nikon也希望新的Z接环能够符合下一个百年的需求。同时也能达到缩小体积与坚固的特性。所以Z接环从原本的3爪改为4爪、与镜头的资讯传递舍弃掉所有的机械式连接。变成全电子式。当然还有16mm法兰距与54mm的内圈口径。

根据Nikon的人员表示。在开发Z系列时。思考的是未来的可行性。所以电子接点从原本F接环的9pin拓展为11pin。其实对于传递光圈资讯、自动对焦、相片资讯等等功能来说9 pin的接点已经很充裕。但未来会有什么功能谁都不知道。他们透露。若是未来所有的相机都可以做到全时的网络连线。就有可能将AI智能运算的功能加进去。我们并不太了解他说的智能运算是什么意思。但可以确定的是。这11个电子接点在目前的科技上。还没有到完全发挥的程度。还要随着相机技术的发展才有可能逐一解开。

Z系列使用的都是与D5/D850同级的镁合金机身。快门帘与快门减震系统也与D850完全相同。可以耐用超过20万次。在机身与同系列镜头、转接环的所有接缝处都经过防滴防尘处理。就算是拥有无反光镜相机的轻巧。也能够确保有Nikon最高阶产品的耐用品质。

机身侧面。

机身连接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分别是:

3.5mm耳机

3.5mm麦克风

USB-Type C

HDMI Type C

快门线连接埠

这次Z7拿掉了Nikon专业机身才会有的10pin闪灯连接埠。是该往前进了。现在每家闪灯触发器都是做机顶热靴搭配无线电传输。真的没人在用10 pin这个规格了。

有棚拍需求的使用者。盒装内也附上了USB/HDMI的传输线架。防止拉扯脱落。

机身右侧握把处。过去从D3时代开始的红色三角裤。随着时间演进逐渐变成一条细细的线。

握把处的手感就小编的经验来说。会很明显的比Sony A7系列来的厚实。这的厚度有一大部分要来自于Nikon在Z7里面延用旧有电池EN-EL15系列。然后手指深度也算足够。其实有点像小编自己的D610这类入门的全幅数码单反。在高度的部分小指依然会悬空一半。握持的时候指甲与镜头还会有一段距离。我在使用A7系列时很常会觉得指甲碰在镜头上。

机身前端还有两颗Fn键。过去这里其中之一是景深预览键的位置。小编已经习惯。所以将Fn继续使用景深预览。而Fn1设定成对焦模式/对焦点大小。这样就能做到非常直觉而简单的切换。

如果你只看机身的整体造型。其实看不太出来像是一台Nikon的机子。很多东西都不是Nikon过去的设计语言。例如Nikon过去的后转盘都是藏在机身内。但Z系列变成整个外露;Nikon字样也是头一次做成45度角朝上、对焦辅助灯的位置也改动了。

但如果你从细节来看。你会毫不犹豫的知道这是Nikon的机种。机顶右侧操作区就像是D850的复制品。开关机键、录影键、ISO与曝光补偿都在这个位置。排列的位置也几乎完全相同。不过曝光补偿还要更朝机身外侧移动。

唯一不见的是快门键再往右拨的液晶屏幕发光显示。过去是绿底的反射式液晶。现在换成黑底白字的OLED自发光式液晶屏幕。它的亮度可以随着环境变化。不常使用也可以完全将之关闭。在全黑或大太阳底下都看得见。但上头的数据位置是固定的。

虽然设定是与D850同级。但模式切换却不是像Nikon高阶机种的按压+滚轮做选择。反而是中阶机种的滚轮式。老实说我自己比较喜欢这种。一只手就可以完成切换。

3 关于储存卡...

储存卡的部分:单卡槽。而且是XQD单卡槽。很多人对此不满。觉得专业机种就该用双卡槽云云。双卡槽的确是一个明确而简单的备份方式。不论你是一张拍完直接换到下一张。或者是拍一张一次储存两个位置都很方便。如果是依我的使用经验来说。虽然我自己的D610也是双卡槽。但我是几乎没有用过第二卡槽啦。

然后有更多人骂为什么XQD储存卡。一部分是因为不好买、一部分是贵。比较不好买是真的。因为SD卡连便利商店都有卖!贵的话是因为XQD一定都是高速卡。容量也大。所以通常都是两三千块一张。但其实相对于SD UHS-II相类似的速度与容量下。XQD的卡甚至还可以找到比较便宜的。但如果你过去买的卡都是200-500块。那还是别上来说嘴好了...

另外一个用XQD卡的好处是。XQD在写入时会做资料检查。确保写入后的资料与原始资料相同。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太多、太多“照片中出现奇怪的横条纹”这种问题。一大部分是拍到日光灯的横条纹。另外一派就是遇到储存卡或读卡机错误。每个摄影师可能多多少少遇过SD卡出问题。就算是大牌子也会出状况。所以如果你真的在乎资料安全的话。或许各位应该试试看新科技才是...

关于单卡槽的想法。小编想要分享一下Nikon大使Joe McNally的说法。这是网友在他的粉丝团下提问的回应:

“我了解你的意思。但请记住。我是拿着一次只能拍36张的底片相机长大的。拍完我把底片们放在一个包包里。替国家地理杂志工作时。那个包随时都放着200-300卷的Kodachrome(没有备用)。然后就这么从...例如说印度。就这样寄回华盛顿。换到数码之后。我用单槽的CF卡用了好多年。所以我想对这种事情的耐受性相当足够。我从来、没有遇到XQD卡出状况过。从来没有。所以我ok。这台相机有非常多优点。这问题不会阻挡我继续前进。并且持续找寻看它能带我到什么地方。”

我认为真正有双卡槽需求的摄影师是新闻或体育摄影。这类会在短时间内产出超大量照片的使用者。但Z7/Z6不会是这个族群。例如新闻或体育用的相机一定会有网络连接埠(Canon 1DXII/Nikon D5/Sony A9都有)我认为Z系列在未来会有更精确分类的机种给这样的使用者。如果目标是这个族群的机种还没有双卡槽。那就是Nikon真的搞不清楚状况。

机背操作区总览。注意过去Nikon DSLR一直都有的双排按键设计取消。绝大多数的按键都被移到右边。只剩下播放与垃圾桶在左上角(如同绝大多数中阶以上的机种)。N家的使用者肯定会不习惯。尤其是过去习惯于左右手同时使用的朋友们。左手突然会没事做。但整体在操作逻辑上是一样的。按键的功能也完全相同。

不过有个东西不见了。那就是对焦点锁定拨杆。过去这个功能都会做在圆形五向按键(或称[多重选择器])的周围。现在直接取消。小编用Nikon相机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场合要把这个功能打开过...

机背右侧。庆幸的是Nikon留下了摇杆功能。你可以用它来移动对焦点、选取选单功能、切换照片。甚至是放大画面。你甚至可以在机身内找到[与多重选择器相同]这样的设定。也就是100%完全一样的功能。

机背左侧。你的左手只能用来拿相机、播放照片与删照片。

Z7采用369万点OLED电子观景窗。放大倍率是少见的0.8x(D850是0.75x)

很多使用过Z7的人。都说这是他看过最大的EVF。不不不...那是你没用过一台kit组要价40万的Leica SL。那片440万点0.8x的EVF我觉得依然是目前相机中最大的电子观景窗。不过Z7的369万点0.8x也已经是非常好的了。

老实说。我一直期待着Z7会做像D850、D700系列的圆形观景窗。虽然没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我想不只我。一定有非常多人喜欢观景窗做圆形(希望未来可以推出圆形转接目镜)。

还有一点是规格上看不出来。但我觉得是一个小特色。Z7的观景窗做得比较突出。所以鼻子比较不容易碰到屏幕。小编鼻子大还是会碰到一点点。但如果是我用Sony的相机。我的鼻子是会压在屏幕上。另外。Z7并不支持看观景窗时触控选择对焦点。所以也不用担心误触的问题(根本没这功能不需要担心)

另外。在观景窗内部不只是屏幕。从眼睛到这片小屏幕中间也有一整组镜片。为了达到“看一整天也不觉得累”的目标。Nikon甚至在内部用上了非球面镜片。然后在靠近眼睛的那端还使用了防油防指纹的氟镀膜。基本上就是一颗小型的高阶镜头在观景窗里。

机背屏幕为3.2吋210万点。可多点触控。而且是拍摄、录影、选单全可触控。然后Nikon把放在观景窗前端的氟镀膜也用在屏幕上。

同时屏幕也可以翻转。屏幕可上翻约90度、下翻45度。但在这里也有巧思。屏幕垂直于90度的位置会有一个刻度卡著屏幕。在这个位置你可以垂直往下看到整个屏幕。要再继续上翻超过90度也可以。但会有一部分被遮住。

屏幕下翻45度角。

Z7使用的电池是全新的EN-EL15b。其实跟过去的EN-EL15或EN-EL15a相比。只是多了一个USB充电的功能。而你原本旧有的EN-EL15系列完全都可以继续在Z7上使用。

4 Z7与D850在外观上的比较

100周年的Nikon代表的是一个全新的世代。去年的D850是第一款新世代Nikon的计划。Z7则是下个系列作品。两台相机各自有不同的意义。D850的定位比较像是数码单反的巅峰;而Z7是带领Nikon走向下一个百年的全新产品。

在体积与重量上。Z7与D850都有显著的差异。

Z7+24-70mm f/4S vs.D850+24-70mm f/2.8E VR

接环尺寸。内径55mm对上44mm。各位应该能够从这个尺寸体会到进光量的差距。

少了反光镜。就能够将法兰距缩短。进而将机身厚度缩小。连接埠大致上相同。但Z7的USB是3.1 Type-C。而D850的是USB3.0 Micro B。

右侧握把处D850很明显的较高较厚。握持感对小编来说当然厚实许多。小指也能够受到完整包覆。但我可不希望Z7做到这种程度。Z7算是在厚实与小体积上做了一个平衡。但如果Nikon未来愿意推出小指握把。我想会有很多人愿意买单。

5 F Mount to Z Mount转接环

若你问Nikon

尼康z7怎么样续航对焦

用户在过去几年为什么不跳家?他可能有许多理由。像是机身可靠性、表现不错的宽容度、低噪声或操作性等等。也一定会有人跟你说“镜头包袱”。不可讳言。当镜头持有数量到一定的程度时。跳家的成本是很高的。

身为相机的使用者。我们最担心的是厂商开发了新的接环与相机。就把旧有的用户抛弃了。就像当初Canon在30年前放生FD接环的用户一样。Nikon过去开发约莫400颗镜头。如果不能转接在这台号称迎向未来的100年的新产品。总是对就有的用户交代不过。所以Nikon Z系列发表时除了机身与镜头之外。再来就是转接环。Nikon称它为FTZ(F Mount to Z Mount)。

但FTZ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它只能让约95颗镜头自动对焦。在1994年以前发表的产品是无法自动对焦的。小编整理成下表:

比较特别的是最早期的最早期的Non-Ai镜头通常要“磨屁股”才能装在数码机身上。过去只有Df可以接。但因为FTZ转接环没有机身的测光耦合杆。所以也可以接上。

FTZ约可以接上360支F接环镜头。但因为没有对焦马达转子。所以许多旧款的AF系列镜头都不能自动对焦。100%支持自动对焦与测光的都是1994年后推出的新产品。就算如此还是有95颗可以用。算是诚意很够了。

小编看过不少人用。但不能自动对焦的镜头像是:

50mm f/1.8D。号称Nikon送给用户的礼物

85mm f/1.4D。旧时代的超大光圈人像镜

20mm f/2.8D。无比轻巧的超广角

80-200mm f/2.8D。小黑三。最平价的望远大三元镜头

F接环过去富有盛名的镜头们。很多到现在都是无法自动对焦。虽然是有些可惜。但其实这些镜头对于现在高画素相机来说都已经不够锐利了。但幸好Z7/Z6都有内建峰值对焦。旧有的圆形合焦指示也依然留着。所以你不在乎速度的话。镜头依然可以完整使用。也可以正确的测光。

F接环正面没有对焦马达转子。无法让AF镜做自动对焦。

另外。接环的左下角有一个可以压下去的小按钮或扣环。我没见过那个东西。D850机身上头也没有。

▲Z7+FTZ+24-70mm f/2.8E VR

镜头卸除钮。F环与Z环都是在同一个位置。

Z接环新镜:

▶24-70mm f/4 S

▶35mm f/1.8 S

虽然新的接环能够有更大的进光量。同时也能够有更好的画质。但第一波推出的产品却是小型化为卖点。作为镇店之宝的话题之作50mm f/0.95 Noct要到明年才会推出。

有别于过去Nikkor的高阶镜头都以金色环。或者是N字样的Nano Crystal Coat来表示。Nikkor的Z接环上头都是以Nikkor S来表示高阶产品。S Line的定位就像是Canon的L或Sony的G Master。而Nano Crystal Coat已经变成标准配备。这也代表Nikon宣示要以镜头光学能力为主打的决心。

目前规划到2020年的12颗镜头全部都是高阶款S Line。

Nikon的人说。他们很犹豫要不要称这颗镜头叫做kit镜。因为kit镜在过去通常给人的是便宜且低品质的印象。但这颗24-70mm f/4 S是高阶产品。它的定位是跟大三元系列相同的。f/4的光圈是为了缩小体积。但画质绝对不是入门级的表现。

两颗镜头都是扎扎实实的金属镜身。接缝处也全部经过防滴防尘处理。

这颗24-70mm f/4 S也是世界上第一颗可以收合的全幅镜头。而且不需要按按钮。直接转动就可以把镜头缩小。但如果要拍照的话。就还是要先拉到24mm端。收合时是完全无焦的状态。也无法AF与拍照。

35mm f/1.8 S的对焦环是一大圈金属制(24-70mm f/4S也是。但小很多)。摸起来真的很像Panasonic的高阶镜头。

6 电池续航力

最多人在意的就是电池续航力。因为官网上经过日本相机协会CIPA的规格是330张。简直是不知道多少个世代以前的规格。单颗电池只能拍330张的话可是会直接浇熄想要专业拍摄用户对产品的热情。所以有非常多人想要知道小编测试电池续航力的部分。

给各位看一张照片。是我在9/7实际拍摄一整天之后的电池资讯:

相机电池纪录总共按了920次快门。68.13G的档案

其中有1342张照片、12则影片、1个相机记录档(.DAT)

911张FINE (L) JPEG*

457张RAW (L) 14bit

这其中包含了约400次快门是用在高速连拍追焦上

影片画质3840 x 2160 30fps。总时间为07:39

加上不时的检查对焦清晰度。还有看照片

使用习惯为当下拍完就关机

无连接Wifi/蓝牙、屏幕亮度都在中间值、屏幕/观景窗使用机会各50%

最后剩下的电量为9%。这样应该可以当作实际使用的状况来看。

原本看网络上其他网站的评测通常是一千张左右。我想1张5秒。所以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结果我们在原地等了3小时09分钟。Z9总共拍了2237张照片。但这种数值真能反映实际拍摄情况吗?我想除了缩时摄影以外都不能。

其实拍过缩时的人都知道。

尼康z7怎么样续航对焦

缩时摄影的拍摄张数肯定比单次拍摄的电池续航力长。就算屏幕都是开着的。也肯定会拍比较多张。我不明白确定的原因。可能是一般使用会时常开关机、或者是对焦、使用观景窗或各种功能等等。 就好像我前阵子测Sony A9+400mm f/2.8GM全程使用高速连拍一样。一场球赛下来超过4000张。电池才掉一半。与CIPA的650张数据完全相左。所以极端或少数环境下测试不一定能反映一般用家的真实情况。

但就小编目前短暂的实拍经验来说。官方经过CIPA认证的数据:330张。大概就是第一格电的电量。我没有深究CIPA是怎么去测试的。但我认为这个CIPA的数据非常背离实际使用。

如果要我非常保守的说。根据经验如果你用非常浪费电的方式在使用。例如只用电子观景窗、把省电功能关闭、不太关机。应该也可以使用500-600张左右。普通使用应该可以在800张以上。330张这种数据就把它留在官网上就好。

7 对焦能力实测

Nikon Z7的卖点之一。就是拥有覆盖画面垂直与水平各90%的对焦点范围。共493个对焦点。每一个点都可以任意选择。

Z7的对焦点分类方式与过去的数码单反不太一样。请见下图组:

细微焦点AF(限AF-S)

单点AF

动态区域AF(限AF-C)

广阔区域AF(小)

广阔区域AF(大)

自动区域AF

过去数码单反的对焦点都是单打独斗。一次使用一颗的概念;但埋设在CMOS的对焦点通常会是一组对焦点协同合作。概念有点像D4首创一次五颗的[群组区域AF]。如果你还是喜欢使用单一颗对焦点。你可以选择[单点AF]。如果对焦范围比较大。就可以选择[广阔区域]。

而过去著名的3D自动对焦也取消这个名字。相类似的功能在[自动区域AF]里头。点按ok键就对焦框就会持续锁定物体。也一样是靠物体的颜色与对比度去追踪辨识物体。

过去追焦时好用的[动态区域AF]。只留下9点。25/72/153都删掉了。运作概念一样是以最中间点为优先。中间点离开物体之后会由周围的8颗对焦点接手。

而新功能[细微焦点AF]。则是一次使用1/4颗对焦点。如果你要拍的是非常精细的物体。这个功能想必会非常有帮助。但限于AF-S时才能使用。

将上面的拍摄的照片做成动图:

将每张照片放大检视对焦的区域: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虽然车子刚进站的速度不快。但每一张照片都是有准的。

7 极暗处对焦能力

Z7可以做到全对焦点都拥有-4EV的对焦能力。这次小编终于认真的对待这件事情。刚好有机会遇到Nikon新加坡的人。抓着他死命地问。他传了一个维基百科的曝光值表给我:

▲截取自维基百科《曝光值》

-4EV代表的意思是。在光圈f/2.0、ISO100的条件下。曝光时间1分钟的亮度。稍微换算一下。意思就是:

ISO12800 f/2 1/2s, ISO25600 f/2 1/4s, ISO51200 f/2 1/8s, 总之就是很暗的意思

好。这太虚幻了。用亮度表示的话。-4EV是这个意思:

▲截取自维基百科《曝光值》

-4EV就是0.156勒克斯。也就是1平方米0.156流明。没什么感觉吗?常见的飞利浦螺旋形省电灯泡(11W)一颗是700流明。-4EV大概是一颗灯泡亮度的4500分之一。根据维基百科内容指出。差不多也是极光较明显时的亮度。

数码单反的对焦系统是相位式。而且是要拿副反光镜反射到机身下方对焦系统的光线来对焦。会受到反光镜的光线折损影响。最低对焦亮度通常指的是中间的那一点。例如D850/D5/D500都是最中央点-4EV。其余198点-3EV。同时准度也会有差。但Z7的493个对焦点是混合式(官方不愿意透露是多少相位与多少对比)。从最边边到中心点都可以做到-4EV。

各位要先知道。进光量会直接影响暗部对焦能力。f/1.8光圈的镜头就是能够比f/4的光圈获得更多亮度。我们这次拿到的35mm f/1.8 S与24-70mm f/4 S。各位可以比较一下这两颗镜头在极暗处的对焦能力。附带一提。差距非常大。是“对得到”跟“连看都看不到”这样的差距。

敝公司的摄影棚把门关起来、灯全关。光靠门缝的光线。就差不多是-4EV的亮度。如果不开启[低光源AF]功能的话。几乎是对不到焦的。而开启后较容易看见。也对得到焦。基本上看得到就对得到。但对焦速度会变的很慢。建议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还是开启对焦辅助灯。我想上述的物体都不会发光也是一个困难的点。如果你拍的东西会发光。像是银河或极光的话。可能成功率或速度会高些。

8 五轴五级手震补偿

Z7搭载了机身5轴5级手震补偿系统。这也是Nikon首度在感光元件中加入了这个功能。当你使用Z接环镜头就能完整使用到5轴5级;如果是转接F接环就会变成3轴3级。镜头负责X与Y轴、机身会加入ROLL的轴向。共3轴3级。

我们分别来看看1/20s、1/10s与1/5s快门速度下的稳定拍摄成功率。为求具备统计意义上的最低标准。所以我们在完全相同德环境下拍摄30张连续的照片:

1/20秒: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10秒: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5秒: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根据小编的自由心证。1/20s成功率约为27/30。90%;1/10s成功率约12/30。40%;1/5s成功率12/30。也是40%。

要在4570万画素裁切到1:1的情况下还能够有维持稳定的画面。老实说非常困难。其实我一点也不期待1/30s以下的表现。但1/20s秒的状况还不错。以小编的标准来说有9成。但1/10s与1/5s的成功率就骤降。变成40%。但就算是1/5秒也还不到5级手震补偿的效果。

小编一直认为这个5级并不是要你真的去测试在安全快门的极限(70mm的安全快门约为1/2.5秒)。而是提高1/30s或1/60s的成功率。小编在测试时一直都是以1/60s或以上的快门速度在拍摄。因为依照过去经验。3600万画素以上的相片实在很难不模糊。如果要获得锐利不晃动的画面。快门速度才是关键。

9 影片实拍

Nikon Z系列相机。是第一台可以用全片幅不裁切。4:2:2 10bit的相机。同时还有N Log档。高达1300%的动态范围。而其他厂商多多少少都会做一些裁切。Nikon Z是很难得在录影这块走在业界前面的。我们给予掌声。但比较可惜的地方是N Log必须要以HDMI输出才有办法获得。没办法录制到记忆卡中。

而Nikon的人也直截了当的跟我们说。如果摄影师是以录影为主。建议买Z6。原因请看下表:

像素合并的意思是。几个像素点合并为1个点输出4K影片;超取样则是使用超过4K画质的像素去浓缩成4K。同样是4K影片。超取样的画质一定会比像素合并来得好。这也是为什么录影建议使用Z6的原因。那如果你要用的是APS-C或Super 35的画面。那也可以选择Z7。因为它是裁切后再做超取样。

Z7的4K影片画质最高为3840 x 2160 30P。流量144Mbps。H.264/MPEG-4压缩。或者是1920x 1080 120fps的高格影片。同时也有直接输出FHD 5倍慢速(120fps放成24P)的选项。

Z7除了机身手震补偿可以在录影时使用以外。同时还有独立的电子减震功能。我没有看到官方数据可以增加几级。但我可以让各位看看电子减震的画面裁切量:

电子减震开启

电子减震关闭

另外。本次测试的两颗镜头都是搭载步进式对焦马达(同AF-P镜头)。除了在录影时能够获得比较流畅的对焦动作。同时还能够在选单内设定对焦的速度。这是Z系列的优势;同时如果你是转接F接环的AF-P镜头。也能够使用调整对焦速度的功能。反而F接环机身还没办法喔!

10 选单新增内容

虽然Z7的功能对于Nikon用户会相当熟悉。但依然有一些新的功能会藏在机身选单内。截图让各位看看。

新增衍射补偿。也就是绕射补偿。在小光圈时也依然能够保有好的画质。不受绕射现象影响。

Picture Control新增中范围锐化。锐利化的程度会较为自然。

自订控制键功能设定相当充足。

i选单的样式实在跟Sony长得一模一样。也是可以完全依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搭配。

新增低光源AF。相机会以较慢的速度在极暗处做检查。可提升合焦成功率。

手震补偿系统新增Normal与Sport模式。两者在补偿的级数上没有差别。差异在于启动补偿的时间点。Normal是半按快门时启动。而Sport是全时启动。方便摄影者用稳定的画面构图。

11 使用心得与建议

▶所有Nikon用户都会熟悉的手感

在机身的设计与操作手感上。所有的Nikon数码单反用户都一定能够感受到完全相同的操作逻辑。以及一贯明确直觉的选单界面。你会需要花一点时间去适应新的按键位置。但很快就会上手。同时也保有Nikon不肯妥协的机身扎实感。这些都能在Z7上面体会。我想每一位Nikon用户都会有如此感受。

Z7的对焦能力上。使用Z接环镜头追焦的表现不错。但我认为要等到望远镜头推出后才能够比较容易看得出真正实力。而单次自动对焦速度。在使用Z接环镜头的成果也满好的。但我总是觉得。常常有时候在物体的对比度不够强时—例如远处迷濛的山景。或天空中的云朵—Z7就常会犹豫。需要多试几次才能够正确合焦。暗部对焦的部分也能够在相当阴暗的地方成功合焦。如果真的非常暗。可以开启低光源AF来提高成功率。但总体来说要追上D850那种毫不拖泥带水、对到哪就是哪、几乎不会来回确认的对焦可靠度。我想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但对于人脸追踪辨识的能力来说。辨识的表现非常好。它知道应该抓在哪个人的脸上。也会在人物转头时继续追踪头部。失去脸部时也会自动去追其他张脸。这点倒是做得很聪明。

录影的部分。全幅不裁切的4:2:2 10bit加上N Log的规格。肯定会吸引到不少录影摄影师的目光。不过如果你想要尽可能的获得最佳画质。建议可以选择以超取样读取的Z6。同时Z系列自带有机身手震补偿+电子防震。对于拍影片的朋友来说也是一项优势。

▶Live View终于真的可用

就我个人而言。Z7吸引我的就是Live View的自动对焦能力。因为过去Nikon数码单反的Live View几乎没有变化。对焦速度不仅慢。对焦成功率低、暗部的对焦能力也差、噪声又多。基本上可以说是没什么优点的功能。每次在摄影棚拍摄时。我想用Live View看光线的位置。Live View总会让我觉得浪费时间。有了Z7可以直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画面还可以直接用USB或HDMI送到屏幕上。我就可以边调整拍摄物边看实际画面。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我会说Z7能够跟D850平起平坐吗?我并不这么认为。D850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产品。你甚至可以说它是数码单反的顶峰。它的一切都做到极专业。我想Z7唯一明显赢过D850的。只有体积、重量与Live View的对焦速度。所以我觉得如果你已经有一台D850。而且是已经很习惯拿它来工作的。其实我想Z7的能耐不容易吸引到你的目光。

但如果你想要在专业功能之余。同时也能够有轻巧的体积。或者是你需要一台能够陪你上山下海的全幅机种。但又希望能够尽可能的减少背包或行李箱里的重量;或者是你过去就是Nikon用户。想要换一台轻便的机种。又同时想要继续使用过去习惯的镜头。那Z7真的是不二之选。

综合本篇文章所有实测。小编认为Z7继承了Nikon的优良基因。以光学技术为起点打造新接环。获得轻巧体积与顶尖画质。同时也延续了Nikon的操作性。初步使用约一周的时间。Z7会让我持续想要再发掘它的能耐。届时国行正式发表后。建议各位去现场试玩实机。体验Nikon对于下个100年的想望。

Nikon Z7表现不错的地方:

● 拥有D850的画质。但更轻巧的体积与重量 ● 翻转屏幕 ● 脸部追踪辨识表现优异 ● 搭载5轴5级防手震。提高照片成功率。老镜也可受惠 ● Z接环镜头画质优异 ● 操作快速。有许多自订功能 ● 目前唯一的一台全幅录影不裁切。同时拥有4:2:2 10bit画质 ● N Log有13档动态范围 ● 电池续航力实测约1000张左右。与官方数据330相去甚远

Nikon Z7需要加强的地方:

○ 连拍缓冲区不足。张数最多在20张左右 ○ 物体对比不强时对焦不容易合焦 ○ 没有眼部自动对焦

12 样张实拍:

NIKON Z 7 70mm ISO9000 f/4.0 1/80s

NIKON Z 7 37mm ISO2500 f/4.0 1/40s

NIKON Z 7 70mm ISO100 f/4.0 1/200s

NIKON Z 7 55mm ISO100 f/4.0 1/800s

NIKON Z 7 49mm ISO100 f/5.6 1/15s

NIKON Z 7 70mm ISO100 f/4.0 1/400s

NIKON Z 7 70mm ISO450 f/4.0 1/2000s

NIKON Z 7 70mm ISO100 f/5.0 1/1000s

NIKON Z 7 70mm ISO100 f/5.6 1/1000s

NIKON Z 7 70mm ISO100 f/5.6 1/800s

NIKON Z 7 24mm ISO100 f/6.3 1/640s

NIKON Z 7 24mm ISO140 f/4.0 1/1250s

NIKON Z 7 24mm ISO100 f/7.1 1/200s

NIKON Z 7 35mm ISO100 f/1.8 1/640s

NIKON Z 7 35mm ISO100 f/1.8 1/250s

NIKON Z 7 35mm ISO140 f/1.8 1/40s

NIKON Z 7 35mm ISO100 f/1.8 1/320s

NIKON Z 7 35mm ISO100 f/1.8 1/100s

NIKON Z 7 35mm ISO100 f/1.8 1/100s

NIKON Z 7 70mm ISO110 f/4.0 1/80s

NIKON Z 7 70mm ISO360 f/4.0 1/80s

NIKON Z 7 70mm ISO220 f/4.0 1/80s

NIKON Z 7 70mm ISO2000 f/4.0 1/320s

请下载放大看看猫咪眼睛中的细节。

NIKON Z 7 70mm ISO1800 f/4.0 1/200s

NIKON Z 7 70mm ISO800 f/4.0 1/200s

NIKON Z 7 70mm ISO640 f/4.0 1/200s

NIKON Z 7 70mm ISO400 f/4.0 1/160s

NIKON Z 7 35mm ISO1000 f/4.0 1/160s

NIKON Z 7 70mm ISO140 f/4.0 1/640s

NIKON Z 7 70mm ISO160 f/4.0 1/80s

NIKON Z 7 70mm ISO100 f/4.0 1/160s

NIKON Z 7 70mm ISO1600 f/4.0 1/2500s

NIKON Z 7 70mm ISO100 f/5.6 1/200s

NIKON Z 7 70mm ISO100 f/5.6 1/200s

NIKON Z 7 70mm ISO100 f/4.0 1/320s

NIKON Z 7 70mm ISO100 f/5.6 1/200s

NIKON Z 7 24mm ISO110 f/4.0 1/200s

NIKON Z 7 70mm ISO400 f/4.0 1/200s

NIKON Z 7 35mm ISO2000 f/1.8 1/60s

NIKON Z 7 35mm ISO2500 f/1.8 1/60s

NIKON Z 7 35mm ISO2500 f/2.8 1/60s

这张照片之后过了晚上九点。餐厅为求气氛就把灯调暗。餐厅里的男男女女聊天的气氛也更热络了。却也苦了拍照的小编。接下来画面变得超暗。我能做的。就是跟跟服务生要两杯蜡烛来打光。

NIKON Z 7 35mm ISO2800 f/1.8 1/60s

NIKON Z 7 35mm ISO25600 f/2.2 1/60s

现场的光线远低于这张照片。

NIKON Z 7 35mm ISO3200 f/1.8 1/60s

现场的亮度差不多跟上图一样。老实说把火拿开我其实看不太到肉在哪里。为求不打扰到其他客人。我也把对焦辅助灯关闭。有-4EV的对焦侦测能力。合焦不是一件难事。但吃饭是。(为什么吃饭喝酒的地方总爱弄的那么暗是因为这样对坐的人会比较美吗)

NIKON Z 7 35mm ISO4500 f/1.8 1/60s

35mm f/1.8S的散景也相当柔美。亮度均匀。没有明显的二线性。

NIKON Z 7 35mm ISO4500 f/2.0 1/60s

蜡烛的光线质感令人意想不到的好看。光线来得自然。这张照片显示在ISO5000下。那片橘子依然保有非常多细节。然后Z7的自动白平衡也能够忠实的呈现现场的色彩。表现非常优异。

NIKON Z 7 35mm ISO7200 f/2.0 1/60s

NIKON Z 7 35mm ISO3600 f/1.8 1/60s

其他人还看了

尼康在AdobeMAX2022上展示配备图像来源功能的Z9相机

从惊艳亮相到“挤鞋油”收场,浅谈尼康D5X00系列

尼康开启双11“享受生活”促销活动,购机获好礼

「帕克」盘点《蜘蛛侠》电影中出现的相机

「全画幅」各家APS-C画幅微单系统镜头有多少?

哎呦不错哦,赞!(540)

郑重声明:本文“Nikon尼康Z7全画幅微单相机详细测评与样张图赏(尼康z7怎么样续航对焦)”,https://nmgjrty.com/diannao_289430.html内容,由勤奋的小辣椒提供发布,请自行判断内容优劣。

上一篇:快来看超可爱猫头鹰!(小米max3拍照相机样张)

下一篇:1ADAC头戴式耳机开箱(索尼1adac音质评测怎么样优缺点)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